2020年11月15日(农历2020年10月1日),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。
图为:第四次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”(RCEP)领导人会议
2020年11月15日上午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四次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”(RCEP)领导人会议时表示,今天我们15国领导人共同见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的签署,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、成员结构最多元、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,这不仅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,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,必将为促进地区的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,为世界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贡献新力量。
李克强指出,当前国际形势下,RCEP经过8年谈判得以签署,让人们在阴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,表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是大道、正道,仍然代表着世界经济和人类前进的正确方向。让人们在挑战面前选择团结与合作,而不是冲突与对抗,选择守望相助、同舟共济,而不是以邻为壑、隔岸观火,向世界表明开放合作是实现各国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。前进的道路总是不平坦的,只要我们坚定信心、携手合作,就一定能够开创东亚乃至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11月15日,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。RCEP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。RCEP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、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。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,实现历史性突破!
近期,中澳贸易遇冷,澳媒及一些政客频频炒作此事与中澳外交关系有关。
澳大利亚方面在正式签署RCEP后,迅速称赞了协议,认为未来澳大利亚的企业和农民将从更好的出口机会中受益,同时提到了印度。
伯明翰 官方图
澳大利亚贸易、旅游和投资部部长西蒙·伯明翰(Simon Birmingham)称,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不确定性,RCEP出现的时机“非常重要。”
“我们地区内部更大程度的开放,以及对价值链的更大整合,将使澳大利亚投资者和企业更容易在地区内开展业务,帮助澳大利亚继续增长出口。”
“澳大利亚致力于尽快全面批准RCEP,使澳大利亚农民、企业和投资者能够开始享受该协议的好处。它也将是一个包容性的协议,向其他国家,特别是印度敞开大门,如果他们准备好了,就可以加入。”
而在前一天,伯明翰向澳大利亚《时代报》表示,他希望RCEP有助于改善中澳之间目前紧张的关系,但他也承认,谈判的主动权“很大程度在中国这边”。
他表示:“到谈判桌前进行对话的主动权,很大程度上落在了中国的一边。”他还称:“至关重要的是,像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在签署这样的新协议时,不仅要落实协议的细节,还要切实履行协议的精神。”
《卫报》解读称,澳大利亚现在将利用RCEP协议,恢复与中国多个部长之间的会谈。
据路透社报道,去年11月的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上,此前态度就一变再变的印度在谈判最后关头宣布退出,决定不参与签署RCEP。当时,印度总理莫迪认为,在关税、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存在分歧,是印度决定不签署RCEP的原因。
15日的会议图
一年时间过去了,当RCEP协议敲定之际,东盟和多个国家领导人抛出橄榄枝,欢迎印度的加入。
据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15日报道,东盟领导人12日在与印度总理莫迪的峰会上表示,RCEP仍为印度“保留了开放的大门”。
周六(14日),日本首相菅义伟又表示,他希望通过未来印度的参与,扩大“自由和公平的经济集团”。
15日,在签署协议之前,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RCEP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,称该协议是“在多边主义失去根基、全球(经济)增长放缓之际,世界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”。
他补充说:“这表明我们共同致力于保持开放和互联的供应链,促进更自由的贸易和更紧密的相互依赖,特别是这个各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各国转向内部并面临保护主义压力的时刻。这种多样性,以及参与国与美国、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紧密联系,也反映了协议的包容性和开放性。”
李显龙还表示,希望印度未来能够加入RCEP,从而使该协议“充分反映亚洲的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模式”。
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·亚辛(Muhyiddin Yassin)也在周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,马来西亚认识到印度面临的困难。“尽管如此,我们仍表示继续支持并欢迎它在未来加入RCEP。”
针对印度的缺席,《海峡时报》15日援引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(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)副教授詹姆斯•克拉布特里(James Crabtree)表示,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,不仅是对协议的一个挫折,对印度自己来说,也是一个“历史性的错误”。
“这代表,印度将被两个决定亚洲未来的经济集团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(CPTPP)排除在外。”